close
書名:邏輯謬誤鑑識班:訓練偵錯神經的24堂邏輯課
作者:冀劍制
出版社:漫遊者文化(臺北)
出版日期:2010年12月16日
ISBN:9789866272370
簡評
這是一本非常簡單易懂的哲普書,舉的例子也很貼近生活(包含政治、宗教)。
全書做了一個生動的譬喻:偵錯神經[1]。
它說每個人天生都具有這條神經,並且可以經由訓練它幫助我們的思考判斷。
此書第一課介紹的就是「把合理當正確」的謬誤,區分出「合理」和「正確」概念上的差別。
是個很不錯的開場,給讀者一個新的觀點,並吸引讀者繼續看下去。
介紹完一些在生活中可以常常運用到的非形式謬誤,
它也由淺入深的介紹了幾個很簡單的形式謬誤與邏輯規則,
還有一些具體的練習題目。
當然,畢竟這是一本寫給普羅大眾為主要閱讀對象的書,
所以雖然有些論述不夠嚴謹,但是輕鬆易懂也正是這本書的優點。
總之,作者挑選了一些邏輯知識,用簡單易懂的行文風格重新編整。
適合想輕鬆閱讀的人,可以快速了解如何應用邏輯謬誤的理論,幫助現實生活的各種思考判斷。
筆記(不全然來自此書,有整理自其它資訊)
訴諸( )的謬誤
- 「謬誤」的英文“fallacy”,源自拉丁文的fallax,意思是「矇騙」。
- 問題:「訴諸」是譯自?為何有這個翻譯傳統?
奧坎剃刀原則(Occam's Razor)
- 由14世紀的Occam提出,主張如果對於同一現象有兩種不同的假說,我們應該採取比較簡單的那一種。
- 延伸閱讀:哲學哲學雞蛋糕
對於可以轉化成「前項是後項」的句子,可以依意義的含括分成兩類:
- 分析語句(必真句) - 後項的意義完全包含於前項。
- 綜合語句 - 後項含有前項沒有的意義。
延伸閱讀:
[註1]
在嚴謹的論述上,我不喜歡這樣的說法,例如「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條正義的神經」。
「神經」這個詞在科學上有其歸屬的範疇,但是經常被泛用、引申、譬喻在其它脈絡中。
(當然,這本書下這個副標還是不錯的,
達到吸引原本可能對死板板的學院式邏輯學沒興趣的普羅大眾的注意。)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